养生深圳

官方微信

您现在的位置:jxf吉祥官网总站>名中医馆>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

名中医馆

名中医馆简介

名中医介绍

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

任洪樟临床医话医论5:中医“调气平脏”法论治失眠的要点

日期:2021-02-01 信息来源: 字号:【
  

在中医的丰富宝库中,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,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。名老中医任洪樟教授,以其五十余年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医学造诣,提出了“调气平脏”学说,为失眠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。本文将总结任教授在失眠治疗方面的临床治疗经验,以期为同道提供参考和借鉴。

一、失眠的中医理论基础

失眠在中医古籍中被称为“目不瞑”“不得卧”,指的是即使有整夜安睡的机会仍难以入睡或难以维持睡眠。《黄帝内经》认为失眠与卫气运行失常、阴阳不交、营卫失调有关。现代医学中的睡眠障碍、神经衰弱、焦虑抑郁状态、更年期综合征、慢性消化不良等均可出现失眠的临床表现。

任教授认为,失眠的病位涉及心、肝、脾、肾,主要的病机为气机不和,脏腑失衡,心神受扰。外在的情志因素及突发的应激事件往往是发病的诱因,随着病情的加重和进展又逐渐影响到脏腑功能,导致脏腑功能的失衡,继而进一步导致失眠症状的加重。

二、调气平脏学说的核心思想

任教授提出的“调气平脏”学说,强调通过调和气机、平衡脏腑功能来治疗失眠。他认为,气机不和、脏腑失衡是导致失眠的核心病机。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篇》云:“出入废则神机化灭,升降息则气立孤危”,揭示了人体平衡被打乱,气机失衡,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衡,诱发失眠。

任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诊疗总结发现,外在的七情干扰和内在的脏腑失衡是导致气机失调、神明受扰的最常见的原因。因此,治疗失眠时需注意协调外在的情志因素和自身脏腑机能失衡,注重从调和气机及脏腑平衡论治本病。

三、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

任教授在治疗失眠时,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,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,制定“调气平脏系列方”,以清、养、补、疏、化为法,即清心化痰、养血安神、滋补肝肾、疏肝健脾,化湿和中五种治法为基础。

1.清心化痰,疏肝理脾:适用于痰热内扰导致的失眠。临床表现为难以入睡,眠浅梦多,胸闷心烦、情绪焦躁等。常用调气平脏一号方,由黄连温胆汤化裁,药物组成包括陈皮、竹茹、甘草片、茯苓、姜半夏、枳实、大枣、黄连、炒栀子、琥珀、丹参、远志、夏枯草等。

2.滋血养心,安神定志:适用于心血失养导致的失眠。临床表现为眠浅多梦,梦中惊醒难再入眠,心悸健忘,神疲乏力等。常用调气平脏二号方,由养心汤化裁,药物组成包括当归、熟地黄、生地黄、党参、麦冬、五味子、柏子仁、茯神、炒酸枣仁、炙甘草、莲子、灯心草等。

3.滋肾清肝,调气安神:适用于肾虚肝旺型失眠。临床表现为眠浅易早醒,头晕耳鸣,善太息,肋胁不舒等。常用调气平脏三号方,由滋水清肝饮化裁,药物组成包括熟地黄、山萸肉、柴胡、白芍、栀子、大枣、当归、山药、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、夜交藤等。

4.疏肝健脾,养血安神:适用于肝郁血虚导致的失眠。临床表现为眠浅难入睡,夜间易醒,多梦纷扰,胸胁胀满等。常用调气平脏四号方,由和肝安神汤化裁,药物组成包括柴胡、生姜、当归、知母、白芍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片、酸枣仁、川芎、夜交藤等。

5.健脾化湿,和中安神:适用于脾虚夹湿导致的失眠。临床表现为困倦难入眠,心神不安,头晕目眩,食欲减退等。常用调气平脏五号方,由健脾安神汤化裁,药物组成包括党参、茯神、白术、陈皮、姜半夏、龙骨、远志、酸枣仁、石菖蒲、干姜、竹茹、炙甘草、莲子等。

四、结论

任洪樟教授的“调气平脏”学说,为失眠的治疗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。他的治疗思想和方法,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,通过调和气机、平衡脏腑功能,达到安神助眠的目的。任教授的临床治疗经验,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,更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。

在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中,我们应当不断学习和借鉴像任洪樟教授这样的名老中医的经验,结合现代医疗技术,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。任教授的临床治疗经验,无疑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。通过本文的总结,我们可以看到,任教授的辨证论治思想和方法,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,更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