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医临床治疗中,脾胃虚寒证是常见的病证之一,其治疗多采用温中健脾的方法。本文通过名老中医任洪樟教授的一例医案,总结其运用理中丸治疗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经验。
患者概况:一位24岁女性患者,主诉反胃、嗳气、干呕已半月余。患者近半月来因饮食不洁后开始出现反胃,伴有嗳气,时有恶心,但无明显呕吐胃内容物。患者还伴有倦怠乏力,月经错后2周,睡眠浅,大便干结难解。
主要症状:反胃、嗳气、干呕;倦怠乏力;月经错后;睡眠浅;大便干结。
中医诊断:胃痞,证候诊断为脾胃虚寒证。
西医诊断:慢性胃炎。
治法治则:温中建脾。
处方药物:任洪樟教授根据患者症状,处方如下:
党参片15g
干姜5g
炙甘草10g
白术15g
丁香3g
吴茱萸5g
当归10g
共7剂,水煎内服,一次用量200ml,每日1剂,分两次服用。
方剂解析:理中丸(汤)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的《伤寒杂病论》,是中医治疗中焦虚寒证的经典名方。方中人参大补元气,白术健脾燥湿,炙甘草益气和中,干姜温暖中宫。诸药合用,具有温中散寒,补气健脾之效。
治疗心得:患者服用3剂后症状明显改善。任洪樟教授指出,理中丸适用于脾胃虚寒,运化失司所致之证。方中药性偏于温燥,对外感发热或阴虚者忌用。在临床应用时,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适当的加减。
总结:任洪樟教授运用理中丸治疗脾胃虚寒证,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。通过温中健脾的治法,不仅缓解了患者的局部症状,也调整了整体的脾胃功能,达到了治疗疾病的目的。
(本文为医案记录摘要,详细医案记录及处方请遵医嘱使用。)
注:本文中涉及的医案记录和处方药物均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,具体治疗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,切勿自行模仿使用。